时间:2022-09-08 15:57:47 | 浏览:654
【编者按】
1978年,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
40年来,在改革开放滚滚向前的历史浪潮里,潮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如今的潮州,是全国134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中国瓷都、中国工艺美术之都。这里江海美丽、山河灿烂,每天都在迎接新变化;这里的人们,辛勤劳作,乐业安居,每天都在拥抱新向往。
大潮起韩江,改革再出发。从今天起,南方+潮州频道将推出《潮州再出发|纪念改革开放40年·40篇》系列报道,为您讲述改革开放以来,发生在潮州这一片热土上的激荡故事。敬请垂注。
【专题策划】严亮 吴炜
【专题统筹】廖奕文 陈惠永
“以前春节前都是从乡下走路到市区,5分钱一碗粿条汤,还要排很长的队。”2019年春节临近,在潮州市湘桥区旅游局,年过五旬的吴少虹回忆年少时光,感叹湘桥变化大。让吴大姐感叹的是生活生活水平的节节提升,其背后则是湘桥区几十年来的迅猛发展。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湘桥改革发展取得新突破新进展的重要一年……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15亿元。”1月28日,潮州市湘桥区委书记佘楚雄在区委六届六次全会上如是报告。
相较于1992年建制之初,全区GDP仅5.8亿元。过去几十年来,湘桥变化日新月异,全区在发展中促进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不断提质增效。
区域扩大 人均GDP增长20倍
对于一般人而言,要说清楚湘桥区的区域变化并不容易。据《潮州市湘桥区志》记载,新中国成立后,湘桥区属地成为粤东行署、汕头专区、潮安县、潮州市的行政机关所在地。
湘桥区成为建制区是从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的,确切地说,是1991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县级建制区,次年4月23日挂牌办公。
建制二十多年来,湘桥区区域面积、人口总量都在不断变化。期间,历经撤县设区的扩容,以及园镇合一的再调整。
据湘桥区统计局统计,1992年,全区土地总面积176.3平方公里,户籍人口30.69万人,常住人口29.58万人。201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原潮安县的磷溪镇、官塘镇、铁铺镇三镇划归湘桥区管辖。调整后,湘桥区辖湘桥、西湖等9个街道和意溪镇、磷溪镇等4个镇,共52个社区居委会和120个行政村。2017年1月1日,湘桥区铁铺镇人财物整体委托凤泉湖高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管理。调整后,全区共51个社区居委会和97个行政村。全区总面积约260平方公里, 2017年户籍人口达到47.47万人,常住人口约55万人,实现区域面积和人口总量双增。
过去的几十年也是湘桥经济快速发展、全区综合实力大大提升的时期。 1992年,全区GDP总量5.8亿元。1995年增至12.74亿元,短短4年时间已翻一番。2011年GDP总量112.15亿元(在地统计口径),首超百亿。2017年,全区GDP 总量216.9亿元,2018年达到233.15亿元。
“2010年实行在地统计之后,湘桥区域内市属企业归湘桥区统计,因此数据变化比较大。”湘桥区统计局副局长王丽敏解释说,但经济总量呈现快速扩张是总体趋势,“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新经济模式不断创新发展,全区经济迅速走上发展的轨道。”
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方面,同样增长迅速。该数据在1992年时仅为1985元,2009年首次超过万元大关, 2017年提高至38211元。2017年比1992年现价增长近20倍,人均GDP增速超过GDP增速。
三产变迁 房地产业近千倍增长
据《潮州市湘桥区志》记载,今凤新街道的陈桥村为粮食高产区,1955年水稻亩产超千斤,20世纪70年代达到1600斤,曾获国家农业部“农业增产模范奖”。这意味着,如今已是市中心的地段,当年还是一片稻田。
建制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湘桥区三次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据介绍,建制伊始,湘桥区经济结构主要以第二产业的制造业为主。1992年,全区三次产业占GDP的比例为16.2:58.5:25.3。到2011年,第三产业占比首次超过第二产业,三产占比为1.4:46.0:52.6。2017年,GDP三次产业占比为1.9:39.3:58.8。这表明,第三产业已成为湘桥区引领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撑力量。
“产业结构的调整更体现中心城区发展的优势,更利于城区扩容提质,壮大经济规模和实力。”王丽敏如是介绍。
湘桥区作为潮州市中心城区建制以来,房地产业发展迅猛,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明显。据统计,1992年,该区房地产开发投资额仅为0.048亿元,占总投资额2.9%。2017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达到45.21亿元,占总投资额44.3%,忽略价格因素,2017年房地产开发投资额是1992年的942倍。
这数据的背后是潮州城市魅力的不断提升,营商、居住环境的不断优化。期间,1989年通车韩江大桥,2002年建成滨江长廊,2004年建成人民广场、金山大桥,近年来,三旧改造不断推进,路网贯通,城区道路黑底化,市场、公园的日渐完善,城市综合体落地……湘桥的整体环境可谓日新月异。
另一方面,农业在湘桥区并没有被放弃,在继续巩固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同时,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生产布局,大力发展城郊型、效益型农业。实施农业品牌战略,农业特色化、组织化、标准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六亩(地名)无公害杨桃”“无公害金佛手”“无公害蔬菜”、青皮橄榄等,已成为湘桥区的农业名片,并形成一批无公害蔬菜、水果、茶叶种植基地。
古城提质 旅游业爆发
湘桥区内有大量的旅游资源,其中古城资源最具代表性。但在此前,古城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90年代大街(现牌坊街)还是很破烂的,乱搭乱建很严重,平时很少人,集市的时候很多人。”吴少虹回忆说,彼时物资稀少,“进城来一次百货大楼,就很高兴。”
新世纪以来,湘子桥重修、牌坊街重建,“活着的古城”逐渐成为游客们来潮州的首选目的地。近两年来,潮州古城的变化更是有目共睹,古城区整体布局提质,中山路亮化提升,牌坊街注入文化元素,一江两岸灯光秀等吸引了大批外地游客前来观光。
湘桥区旅游局也于2004年成立,并不断完善古城的管理服务模式。“任职虽然才短短两年,但见证了古城旅游的迅猛发展。”湘桥区旅游局局长李少珊表示,据该局统计,2010年湘桥区接待海内外游客125.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8.96亿元,此后游客人数和旅游总收入逐年递升。近两年的旅游发展则更为迅速,2018年全区累计接待海内外游客505.8万人次,比增50.09%,旅游总收入59.6亿元,比增49%。
从统计数据分析, 2010年至2015年,全区游客增长百万人次花了5年时间,而2017年至2018年仅用了1年时间,游客人数便已增长168万人次。
李少珊介绍,2015年时,古城里仅有1家茶馆,如今已有30多家,而民宿客栈从屈指可数发展至如今的64家。“古城越来越有活力,越来越多年轻人回到古城。”李少珊相信,古城发展仍面临良好的契机,潮州古城旅游正迎来越来越好的时代。
【全媒体记者】苏仕日
【通讯员】余佳锐
【作者】 苏仕日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让社区意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博枫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另类资产管理公司之一,在全球有超过7000亿美金的在管资产规模,专注于房地产,基础设施,可再生能源,私募股权以及信贷资产投资领域。上海博荟广场ONEEAST“城市更新与我们的发展需求有相似之处,即收购地段良好但可能管理经营不善的商业地产,然后充分运用我们团队的运营能力,包括场所创造的专业知识,将其打造成符合相应功能的场所,满足社区不断变化的需求。”
南国早报客户端记者邹财麟摄新市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在《广西推进新型城镇化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中,广西将继续加大南宁、北海、桂林等城市公租房筹集力度,推进公租房及保障性租赁住房建成和分配入住,规范住房保障申请和审核流程,将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青年人等新市民纳入城镇住房保障范围,三年计划累计新开工(筹集)公共租赁住房15万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不低于05万户。
03城镇空间:主城单核到“14”中心城区市域生活圈全覆盖目光转向城镇空间格局,《规划》提出一个主城区加上武鸣副城区、临空经济示范区、东部产业新城、南部科创新城四个副城新城。南国早报记者邹财麟摄《规划》还提出,构建“一区、三城、多节点”市域城镇空间格局,其中“一区”指南宁中心城区,主城区培育成为特大城市,武鸣副城区、临空经济示范区、南部科创新城和东部产业新城发展形成70-90万人的独立新城。
广西新闻网实习生李轩然摄图为俯瞰南宁这座城。广西新闻网实习生李轩然摄图为俯瞰南宁这座城。广西新闻网实习生李轩然摄图为俯瞰南宁这座城。广西新闻网实习生李轩然摄图为俯瞰南宁这座城。广西新闻网实习生李轩然摄图为俯瞰南宁这座城。
在这片稻田里,重拾童年的记忆●打卡南宁最大的布料市场,带你走进老南宁人的旧时光信息来源:南宁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感谢微博博主Zhou_vv·、陈旭DarrenChen、DaYao姚分享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用于公益分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谢谢投稿邮箱:nnslyjsck@163
近年来,成都城市的快速崛起,让世人惊讶!世界500强企业,就有超过300家在成都安营扎寨。曾几何时,世界顶级酒店,奢侈品品牌,是东部沿海城市的专利。成都成都近年来引进诸多世界级酒店,奢侈品品牌,让世人惊叹成都,都成!
成都,一座2300多年建城史的城市,城址未改,城名未变的城市。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广州天河国际机场,成都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深圳宝安国际机场,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南京禄口国际机场,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武汉天河国际机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桂林两江国际机场。
成都的夏天有多热呢。一位网友坦言:“成都的气候非常不错,全国这么多大城市,成都算是比较好的,冬天不是特别冷,最冷在10度左右,夏天最热不超过35度还是非常不错的,热几天下场雨又凉快了,而且是为数不多有风的城市不会特别闷热,也不会特别潮湿。
成都是一座既古朴,又现代的城市,吸引了超过300多家的世界500强企业入驻,推动着成都一往无前的飞速发展,城区面积不断扩大,现在已经有了230公里六环路,437公里七环路,在全国也是首屈一指的。成都城市建设,交通规模不断扩大更新,成都的机动车保有量545万辆,在全国仅次于北京,名列第二。
天府之国”成都文化底蕴深厚成都又称“锦官城”“蓉城”,历史悠久是一座拥有三千年文明的古都,也是全国十大古都和古蜀文明发祥地。安全的氛围、活跃的经济、怡人的环境、厚重的文化、高质量的生活——这是全世界人们对于宜居城市的美好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