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潮州着力推动古城提升,打造保育活化典范。本版摄影:林文强 潮州加强潮州文化研究和传承保护,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刚刚结束的国庆假期,潮州全市接待来潮游客人数超196万人次,旅游收入9.75亿元。旅游旺、文化兴,复建镇海楼、推进...
潮州着力推动古城提升,打造保育活化典范。本版摄影:林文强 |
潮州加强潮州文化研究和传承保护,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
刚刚结束的国庆假期,潮州全市接待来潮游客人数超196万人次,旅游收入9.75亿元。旅游旺、文化兴,复建镇海楼、推进百家修百厝(祠)、编纂出版《潮州文化丛书》、新增国家级非遗项目2项……近一年来,潮州着力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窗口和世界级潮文化旅游体验目的地,推动潮州文化美誉度、影响力、凝聚力进一步提升,交出一张亮眼的文化成绩单。
项目落地
打造新的古城文化景观
府衙钟声起,府城故事兴。“府衙钟声”为潮州八景之一,亦是专属于府城的文化记忆。潮州府曾有“一府管九县”的历史,镇海楼作为旧府衙的代表性建筑,是海内外潮州人寄托乡情、凝聚合力的文化地标。5月25日上午,潮州镇海楼(旧府衙)复建工程动工。潮州按明代传统谯楼建筑仿古设计并复建镇海楼,遵从原形制、原结构、原材料、原工艺的原则。
1月,《潮州古城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5年)》出台并印发实施,确定26个文旅项目进入重点项目库予以实施。潮州镇海楼(旧府衙)复建工程是潮州古城提升计划的重点项目,将以点带面盘活古城文旅资源,推动潮州古城展现新魅力。依据计划,潮州将选取一批有针对性的项目进行重点突破,改革理顺古城管理体制机制,推进古城保育活化和综合开发,加强潮州文化研究和传承保护,促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全方位提升古城“食住行游购娱”业态。
古城提升行动计划“24条”,以打造“古”的典雅、彰显“古”的美丽为目标导向,深入实施“百家修百厝(祠)”工程,探索文保单位与第三方合作经营模式,分批次修复139处登记文物点,突出抓好李厝祠、铁巷陈宅等20处文保单位修缮保护。
此前,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旧址(李厝祠)修缮工程已完工。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旧址位于潮州市区中山路44号李厝祠,始建于清代,原为李姓祠堂。1925年9月,国民革命军第二次东征抵潮州时,在这里创办了黄埔军校潮州分校(1926年5月1日改称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潮州分校),先后招收学员990余人。黄埔军校潮州分校反映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历史事实,也为当时的革命培养了不少人才,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旧址(李厝祠)工程计划于2023年完成布展工作。
以点带面,26个重点项目囊括文物保护修缮、公共文化场馆建设、非遗传承发展等,潮州文化传承与发展迎来新时期。潮州规划建设“旧府衙—百花台历史文化街区”,重现“潮州府治”历史高度。以潮派风貌和“绣花”功夫营造南门义兴甲巷、太平路、旧西门街等“沉浸式”文化保护利用街区,实施笔架山潮州窑遗址公园综合保护利用等项目,将潮州古城打造为人人向往的“古建筑博物馆”。
品牌树立
占据“潮人”文化品牌制高点
“潮州文化是岭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支脉。”打好“潮州文化”这张牌,树立“潮人”文化品牌制高点,潮州向史而新,聚焦潮州文化的研究、传承与创新。
潮州借助中山大学、同济大学、华南师范大学、汕头大学、韩山师范学院等高校文化研究力量,组建“潮州文化高校研究联盟”,发起推动关于潮州文化的科研合作,策划举办潮州文化高端论坛,邀请国内著名专家学者,深度研究潮州文化的历史渊源、精神内核和价值体系,明晰潮州文化与岭南文化、中华文化的传承包容关系,确立潮州文化在中华文化宝库中的地位和作用。
经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批准,2021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潮州文化研究”重点委托项目申报工作于8月27日正式启动。“潮州文化研究”系列省级社科规划课题是潮州市年度重点工作项目之一。省级社科规划课题是全省社科领域最高层次的项目,首次将“潮州文化研究”作为学科重点委托项目进行立项,并通过省社科规划办平台向全省发布申报通知,资助经费由省社科规划办直接拨付。
造平台,树品牌,潮州不断探索文化深层次研究与传承。5月13日下午,广东省社会科学研究基地——潮州文化研究基地在韩山师范学院举行揭牌仪式。基地旨在搭建一个新的更广阔的平台,团结和凝聚专家学者开展潮州文化研究,传承和弘扬潮州文化。
9月13日上午,《潮州文化丛书·第一辑》首发仪式在潮州美术馆举行。2020年开始,中共潮州市委宣传部启动编撰《潮州文化丛书》,广征名家力作。作为一部集思想性、科学性、资料性、可读性为一体的“百科全书”,《潮州文化丛书》内容涵括潮州工艺美术、潮商文化、宗教信仰、饮食文化、经济金融、赏玩器具、民俗文化、文学仪采和名胜风光等,荟萃众美,雅俗共赏。总序中写道,这套丛书的出版,既是潮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生动缩影,又是潮州对外展现城市形象最直观的窗口。目前《潮州文化丛书·第二辑》的工作正在紧锣密鼓推进中。
从学术研究到传承推广,从殿堂到民间,潮州力图打造城市文化品牌体系,涵养海内外潮人同宗同源文化底蕴,积极搭建学术成果与大众传播的桥梁。“潮智汇”文化沙龙已举办至第十七期,邀名家论道,向公众开放,商讨潮州文化传承与发展的诸多问题,寻找传统文化推广的可能与方向。潮州灵活运用线上展览、文创体验、论坛讲座等方式,多方面展示潮州文化传承发展研究成果,持续推动潮州文化走出去,打造面向全世界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示窗口。
形象升级
打造世界级旅游目的地
走过广济桥,穿过广济楼,走进牌坊街,古城建筑肌理正悄然蝶变。古城区19条街巷均已完成微更新,115条街巷立面工程已完成60%,斑驳的墙面重新粉刷,立面焕然一新。
古城危房改造正进行中。依据《潮州市古城区危旧房屋分类处置实施方案》,潮州共排查市直管公房4297处,总建筑面积近37万平方米,计划于12月31日前完成古城区危旧房屋整治工作,为潮州古城的文商旅融合发展提供更多空间。
10月1日至7日,潮州全市接待来潮游客人数超196万人次,旅游收入9.75亿元,假期无重大旅游质量投诉和旅游安全事故,实现“安全稳定、规范有序、欢乐祥和”的目标。当旅游与潮州发展紧密关联,打造主客共享的潮州古城成为潮州发展的长期目标。
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按程序组织综合评定并于2021年9月26日完成公示,认定潮州市湘桥区牌坊街等5家单位为省级旅游休闲街区。此前,湘桥区获评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潮州古城文化特色区被认定为广东省旅游度假区。潮州古城积累着一项项的荣誉,脚踏实地、起而行之。
《潮州古城提升行动计划(2020—2025年)》中提出,到2025年,潮州工艺美术产业、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成为全市新的支柱产业。潮州古城风貌更加规整、文化韵味更加浓厚,顺利跻身中国古城第一梯队,成为世界级文化旅游体验目的地。以“潮州古城文化旅游区”为统领,潮州将韩文公祠、广济桥等国家4A级旅游景区与潮州古城文化核心区、笔架山潮州窑考古遗址公园、西湖公园等节点进行捆绑,全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创造条件启动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打出潮州古城这张文化名片,潮州从细处着手,全面提升古城游客体验。潮州加快古城消防设施建设,建设古城消防救援站、古城消防给水管网建设,在古城四个巷道改造中同步建设50个市政消火栓、60个巷道消火栓,借助古城街巷路面及两侧立面的“微更新”“微改造”,将打开逃生窗口、加装巷道消火栓、配置消防器材柜纳入其中,确保古城本质安全。
以人文关怀为古城建设出发点,潮州不断满足古城旅游需求,建设中心城区“智慧交通”“智慧停车”线上+线下一体化服务平台,增加车位5000多个,对古城区周边4个停车场582个停车泊位进行并网管理,降低道路交通阻塞系数。在古城文化旅游特色区设置2个游客服务中心,4个游客志愿服务站点,建设4个文旅驿站。积极推进“厕所革命”,新建改造101座厕所,广泛动员古城区企事业单位和沿街商铺加入“厕所开放联盟”。潮州推广“潮州行APP”“潮州古城全域旅游导览”小程序,为游客提供高水平的旅游服务,提升潮州整体形象。
丰富业态
推进非遗产业化与文旅融合
文物资源变景点,工艺美术变精品业态,居民建筑变创客基地,激活文化旅游的发展动力,潮州持续探索推进非遗产业化与文旅融合发展的道路。
6月10日,国务院公布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185项),其中潮州两项入选:潮州菜烹饪技艺和粤绣(珠绣)。至今,潮州已有17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8项,其中省级40项(含国家级17项),市级68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位居全省前列。
潮州对标国家级、省级实施非遗保护传承提升工程,在潮州菜烹饪技艺、粤绣(珠绣)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公示名单的基础上,积极筛选拟新增推荐15项非遗项目向省申报第八批省级非遗项目。潮剧、潮州彩瓷烧制技艺两个项目被评为省优秀实践案例。原创现代潮剧《韩江纸影人》和《赠梅记》分别获得省艺术节作品二、三等奖。
如何让丰富的潮州非遗成为潮州经济增长与文化繁荣的内生动力?2021年5月,潮州出台《潮州市促进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行动方案》(下称《方案》),制订出台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规划,系统谋划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蓝图,全力推进工艺美术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方案》提出,要将工艺美术产业发展融入到“一江两城一海湾”的发展格局,聚焦“潮人精神家园的承载空间”,以韩江新城北部文旅休闲片区及中部生态宜居片区为主要空间载体,充分发掘韩文公祠、潮州宋窑等文化品牌价值,加快工艺美术之都博览园、世界潮人文旅项目、特色文化街区等重大文旅项目建设,将韩江新城打造成工艺美术发展新高地;持续推进古城保育活化,以广济桥、牌坊街、饶宗颐学术馆、许驸马府、镇海楼(旧府衙)等为核心区,依托古巷古宅等载体,打造集展演、文创、体验、培训、商旅等于一体的工美文创生态圈。
潮州全面深化文商旅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文旅产业、工艺美术产业,使文化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国庆期间,古城的137家客栈成为许多游客在潮州的落脚点。来潮州,住民宿,成为许多游客的选择。潮州在全省率先出台民宿客栈管理暂行办法,对民宿客栈实行精细化管理,与省民宿协会合作,研究制定产业引导政策,探索建设高端民宿聚集群和乡村民宿发展示范区。2013年,潮州古城区仅有3家客栈,目前古城区客栈数量增长至137家。
潮州加强美食街业态引导,推进下东门路美食街建设,指导美食城“粤菜师傅大师工作室”建设,推动打造“瀛养元”潮州美食聚合平台。为做好潮州文旅的群众口碑,潮州开展“潮州人家”优质民宿品牌、“潮州旅游宴”创建,评选出35家优质民宿、30家餐饮单位、20席宴席,潮州文化研学游基地增至19家。牌坊街的60多家文化展馆、30多家茶馆,让古城成为潮州文化的立体展区,文化馆、图书馆和博物馆发挥文化阵地作用,不定期开展系列文化活动,展示古城文化魅力。
文化研究与传承有序开展,古城形象不断升级,潮州文旅融合的新篇章正在潮州逐步完善。
关注
“最好的中华料理”如何成为特色文化产业?
近日,《潮州菜 炸脆皮大蚝烹饪工艺规范》等5项团体标准一齐通过评审,将在全国团体标准信息平台正式发布。至此,已完成制定并通过评审的潮州菜标准数量达187个,标志着潮州菜标准体系初步建成。
“最好的中华料理”的名声背后,潮州菜与本地有着更深切的关联。近年来,潮州市进一步做大做强潮州菜文化品牌,强化“潮州菜是最好中华料理的品牌建设”,提高“中国潮州菜之乡”的国际影响力和知名度,向世界推介潮州美食,传播潮州文化。
潮州充分发挥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作用,加强潮州菜烹饪技艺、潮州工夫茶艺等非物质文化保护、研究和活化,每年向公众举办讲座、培训和宣传推广上百场次,超过1.5万人受益。潮州不断发展壮大厨师协会、餐饮协会、潮州菜文化研究会和潮州工夫茶文化研究会,依托协会会员体系,打造潮州美食创意人才库,共同推进潮州美食文化传播。
如何让潮州菜的招牌成为潮州美食产业发展的资源?关键在人才。潮州设立“潮州菜发展振兴专项资金”,市级财政每年投入300万元,切实加强对潮州菜人才培养、项目开发、品牌推广等的资金支持。出台《关于加快潮州菜产业发展助推创建“世界美食之都”的工作意见》,联动推进潮州菜人才培养、产业发展、美食旅游、行业监管。
从原料到加工、餐饮、旅游,潮州菜产业链即是一条就业链。潮州实施“潮州菜师傅”工程,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大力构建包容、可持续和充满活力的城市生态,致力于彰显美食促进就业的重要作用,从农业种植养殖到食品加工业,从餐饮业到旅游业,美食为当地农民、下岗工人、残障人士及妇女等弱势群体创造了数万个就业机会,有效促进了当地消除贫困和包容性发展。
5月6日,“潮州菜师傅”创业创新训练营在潮州市人力资源产业园举行开班仪式。国家级创业培训师、中国烹饪大师等组成“专家团”,以“创业实训+技能实训+实地辅导”培训方式,将创业培训与粤菜产业技术人才培养相结合,计划今年培训120名以上学员,扶持30个以上创业项目落地实施,带动90名以上“潮州菜师傅”创业就业。
以品牌造声势。潮州开展“潮州旅游宴”评选活动,评选20席体现潮州特色的“潮州旅游宴”,打造一批具有潮州美食特色和旅游接待能力的美食店。潮州拥有众多以美食为特色的街区和村镇,如潮州古城美食街、牛肉火锅小镇和卤鹅小镇,这既是民众的生产生活区,又是美食文化交流体验和创意研发的聚集区。
融合美食体验与旅游发展是扩大潮州文旅格局的突破口。潮州推出“美食+旅游”“美食+非遗”“美食+乡村”,打造美食点及建设美食旅游线路,使美食与古城文化旅游、潮州民俗文化体验、农业观光休闲等相结合,推动美食与旅游协同发展。潮州现已有30个乡村旅游美食点,建设一批美食旅游精品线路。让潮州菜成为精致生活的代名词,潮人美好生活的见证者。
撰文:肖燕菁 潮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