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05 23:00:32 | 浏览:2333
紫砂壶始于宋、盛于明,是华夏文明与茶文化的一种载体,故自古以来,尤其是文化品位较高者,多有“紫砂情结”。宜兴更是因朴雅的紫砂壶而闻名,而深藏于广东潮汕地区的潮州朱泥壶造型简洁,富有精致小巧之韵味,也逐渐被市场接受和认可。那么这两类壶存在哪些差别呢?
一、泥料
潮州的朱泥和宜兴的紫砂实是否是“同宗同祖”?
自古代起,朱泥就属于紫砂一类,朱泥壶在紫砂壶中属于上品。实际上,这是一个常识问题,但很多人都不甚明了。紫砂的品种很多,包括朱泥、紫泥、段泥、绿泥、团泥5种。早在明末清初至民国时期,大部分茶壶都是朱泥来做的,宜兴紫砂壶在古代大部分是朱泥壶,朱泥壶在现存老壶中占的比例很高。所以现在市场上看到的老壶大部分都是朱泥壶,紫泥反而比较少。可以说,朱泥是紫砂里比较好的一种泥土,最适合泡茶。
为什么后来用朱泥做壶越来越少呢?实际上,这是出于商业的目的。朱泥壶的烧成收缩率比较大,正常好的朱泥收缩力度在18%-27%,而紫泥收缩率在12%,紫泥是紫砂各种泥料里收缩力最小的,朱泥比紫泥收缩力高出50%以上。所以,用紫泥做10把壶有7-8把壶可以成功,但用朱泥做10把壶,如果要求比较高只有一把壶是好的。因为收缩率很大,烧制过程成品率大大降低,紫泥成品率比朱泥成品率至少要高30%以上。
虽然潮州和宜兴都出产朱泥,都属于紫砂一类,但有一点值得注意,宜兴的朱泥是独一无二的,最好的当属黄龙山和青龙山的砂料。宜兴砂料里含沙量大,是别处出产的泥料所不具备的。而潮州的朱泥属于泥浆,含砂量很少。宜兴朱泥含沙量大导致其烧成后的收缩率也较潮州朱泥大,两种材料之间还是有明显的差别。而广西钦州和潮州的料都有同一个问题,烧制出来的茶壶内外颜色不同,砂料最重要还是看产地。
虽然广西钦州、广东潮州、云南建水等地出产的砂料在化学含量上,有一部分矿物质含量和宜兴紫砂类似,都含有铁,锌、镁以及云母片等,但是含砂量、矿物质都没那么好,烧出来的颜色变化不多,效果有差距,制作出来的茶壶也有很大不同。
比如,烧制出来的壶里外的颜色不同;这些地方出产的砂料只能烧出一种颜色或窑变效果,但宜兴的砂泥可以烧出很多种类的器皿。从砂料来说,宜兴的紫泥就分为好几种,紫品、红品、特品以及紫朱泥;段泥又有红段、青段、白段、黄金段、芝麻段等五种,段泥的品类很多,烧出来颜色会非常丰富。
砂料质地很关键,宜兴紫砂有4亿多年的历史,是别处材料所不具备也无法代替的。宜兴砂料含砂高,使得制作出来的茶壶透气性好。现在市场上有很多化工合成的砂料,用这种砂做的壶喝茶时茶放一晚上就会臭。用宜兴砂料制作的紫砂壶喝茶,放一周甚至半个月都不会坏茶,因为其透气性非常强。宜兴紫砂壶泡出来的茶也特别香,正是因为宜兴紫砂里含有丰富的矿物质,铁、锌、镁以及云母片、碳酸钠、钡等。
二、工艺
手拉坯和打泥片,哪种工艺更佳?
潮州朱泥壶和宜兴紫砂壶在制作工艺上也有所不同 。朱泥壶采用的成型工艺是手拉坯,而宜兴采用打泥片的方法,两种工艺各有所长。手拉坯使用一块完整的泥巴,在每分钟大概400转的高速转盘上手拉成型,潮州朱泥壶成型工艺难度比较大,想拉出一个好的、造型准确的壶型很难,优点是壶型做得浑然天成,不会有接缝。
而半手工壶则是用模具做出壶身,而壶嘴、壶把、壶盖用手工制作后镶嵌上去。纯模具做法则是直接往模子里面倒紫砂泥,然后成型后把模具一掰开,一把完整壶就成型了。
相比来说,紫砂的工艺是更难更复杂的,打泥片工艺更容易做出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壶型,方壶是最基本的一种。手拉坯顶多能做一些花器。工艺上,手拉坯也比打泥片容易得多,比如,手拉坯的线条很容易做,借助转盘高速运转,就能做出线条。但打泥片做线条对手工要求很高,一发抖线就不行了。其次,朱泥壶用的材料是泥浆,比较细,工艺好做,一般工艺师傅学习3-6个月就可以制作,而宜兴紫砂比较粗,基本无法用手拉工艺制作,就算用手拉工艺做出来也会显得比较粗。
三、产业化程度
宜兴紫砂壶已经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而潮州朱泥壶的产业化程度尚较低,造成两者巨大差距的原因何在?
潮州朱泥壶在历史上和宜兴紫砂壶相比,的确名气要差很多,主要是由于文化背景和地域的关系。在当时,潮州属于偏僻的地区,而宜兴位于江浙,有较多文人墨客参与,文化底蕴较为深厚。
此外,这还与潮州朱泥壶的传统有关。虽然明末清初潮州就有人在做壶,但是潮州以前一直有个传统,制壶工艺传儿不传女。在制壶技艺传承方面,很多人想学都不知道去哪里学。潮州壶不出名价格卖不高,也就吸引不到优秀人才到这个行业来,阻碍潮州壶的发展。
另一个原因,潮州是功夫茶的发源地,所以潮州朱泥壶器型做得很小,容量只有80-120ML左右。到浙江、北京等地都不知道这个小壶是泡茶的,因为他们都喝大杯茶。潮州一把茶壶的容量只是他们一杯的量,对没有泡功夫茶的地区不适应。
据不完全统计,宜兴从事紫砂壶制作本身的人最多十多万,如果将另外一部分开采紫砂、做紫砂包装等上下游周边产业也纳入计算,则有20多万人从事紫砂壶产业。但潮州不足200人,这从产业发展的角度来说,从业人员太少也是潮州与宜兴差距大的根本原因。
另外,潮州壶还有一个致命的问题,以前因为做的人少,工艺也比较落后,所以烧制壶的时候温度常常不够,导致潮州壶耐用性比较差,所以潮州老壶仍保留下来的比较少。近几年,朱泥壶在泥料、技艺、烧制温度、器型上都做了很多改革、创新。
其实,比较两类壶还应该从实用性和美术性上看壶。相比之下,宜兴紫砂的实用性更强,它的透气性是其他地方泥料无法替代的。在美术性上,宜兴紫砂壶的造型更多样,包括自然形体紫砂壶造型,俗称“花货”,一般取材自植物、动物的自然形态,带有一些浮雕、半浮雕装饰,模拟自然形态;二是几何形体紫砂壶造型,俗称“光货”,光货造型讲究器皿的立面线条和平面形态的变化,以及形体各部位之间的比例关系,或辅以一些简洁的线条装饰;三是筋纹器紫砂壶造型,是将花木形态规则化,结体精确严格,制作精巧的一种陶瓷造型类别。
更所紫砂知识,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记者从“湘桥发布”微信公众号了解到,8月31日下午,潮州市湘桥区人民政府与中国石化销售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石油分公司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就加油站、加气站和“一站式”汽车综合服务站建设等开展深度合作。区委书记、区长曾俊喜出席签订仪式并致辞。区委
喜报送家门,佳音传千里。近日,湘桥区人武部和区退役军人事务局联合开展为立功受奖现役军人家庭送喜报活动,先后到磷溪镇、城西街道、太平街道为荣立三等功的现役军人丁华清、李锦旭、刘恒蔚、苏俊宏家属送上立功喜报和慰问金。湘桥区人武部和区退役军人事务
“湘桥区作为潮州的中心城区,希望每一位市民朋友都积极行动起来,做文明城市的宣传者、建设者、呵护者……”10月16日上午,南门市场前,广播声循环播放,道路两旁,湘桥干群正埋头清理街区卫生。周末上午,辖区内一片热火朝天的创卫景象。当天,湘桥区西
今年以来,湘桥区地方志坚持问题导向,有效整合资源,积极打造四个平台,包括设立专家人才库,成立志愿服务队,拓建地方志数字平台,打造方志驿站等基层文化服务平台。系列举措旨在补齐短板,发挥地方志新型智库作用,促进社会大众学志学史,打通地方志服务群
潮州是一个地级市,下辖有湘桥区、潮安区和饶平县。湘桥区主要就是潮州古城一带,之前已经介绍过了。其实潮安区也有很多宝藏景点,却鲜为人知,这就带大家去看看吧。象形龟地的皇城建筑——象埔寨象埔寨位于广东省潮州市潮安区古巷镇,始建于南宋,已有700
潮州市湘桥区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潮州的中心城区,为做好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进一步提升环境卫生整体水平,为潮州市打造中小城市美的典范贡献湘桥力量,10月16日,湘桥区委、区政府领导带头,广大干群及志愿者一起,利用周六双休日的时间,在城西街道吉
记者从潮州市湘桥区获悉,今年湘桥区新开办民办学校2所,全区民办中小学增至12所。2021年9月,经多方努力,湘桥区韩文实验学校、湘桥区联正实验学校、湘桥区金华学校、湘桥区韩江实验学校等4所民办学校完成单独设立党支部,同时选派2名党建指导员到
记者从潮州市湘桥区获悉,今年来,湘桥区认真贯彻新一轮加强基层党建三年行动方案,持续深化基层党建指标“周研判”工作机制,把基层发展党员工作作为“建强党组织、提升战斗力”的源头举措抓紧抓实,严把发展党员“三关”工作链条。严把“政治关”,净化人才
“通过本次活动,使我充分认清毒品的危害,也认识到健康生活习惯的重要性,回去后一定要跟老师同学们好好宣传!”6月25日,潮州市湘桥区意溪镇渡口公园举办的国际禁毒日主题活动暨“全民健步走”健身活动上,一名参与者如是说。近期,湘桥区借力2022年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蚁璐雅 实习生 蔡秋良 通讯员 湘闻潮州广济桥上,一场精彩的宋代点茶技艺展示正在上演,茶汤上写出的“山水宋城 诗意湘桥”字样引来阵阵掌声;茶舍里,居民围坐在一起喝茶议事,不时传来阵阵笑声。近年来,潮州湘桥区依靠得天独